书为心画——马识途书法作品展开幕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马识途先生诞辰110周年,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四川美术馆、四川省书法家协会联合承办的“书为心画——马识途书法作品展”于9月22日在四川美术馆开幕。
开幕现场
马识途,1915年1月17日(甲寅年腊月初三)生,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荣誉委员,四川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国际笔会中心理事。
马老五岁习书,后主攻汉碑、隶书,历经百年锤炼,其书法造诣醇厚自然,作品刚劲雄浑、意境开阔,自有一种浩然正气与深厚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他认为“书贵有法,书无定法”,更认为书法作品要有思想、有情感,要有中国独有的韵味。
马老书法作品
本次展览将以“书以明志”“文以载道”“宽以养心”等不同的主题展示了马老书法佳作和文献手稿近110件,并首次完整展示了《红岩》小说版画插画作者为马老第一部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创作的12幅插画、好友交往的珍贵图像记录、反映其生平的总结性文章《十龄记》、常用印章,以及生前老友的倾情文章等,集中体现了马老一生的家国情怀、文人修养和人生感悟。
“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人文符号,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与价值,共同的人文理想与精神追求,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开幕式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表示,马老的书法艺术在社会各界都享有盛誉,“马老一生热爱书法。书法于他早已入其内心,他自幼学书,临摹汉碑及历代诸多名帖,一生笔耕不缀,夯基垒石,悟其神韵而化为自己如老僧补衲般天真自然、拙朴沉雄、闳约内美的书法风格。这是他将对生命的感悟,对传统人文哲理的思辨,对理想的信念,对祖国与人民的诚挚深情与书写技巧浑化融合的真实与自我。晚年他更是以笔为犁,以墨为田,他的书法创作与文学创作一样,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展览现场
“今天,我们举办马识途先生书法艺术展,既是对他书法生命成就及生命意义的一次集合、展示与追怀,更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礼赞与致敬、传承与弘扬。既能让我们感知到老一辈人民艺术家的真挚情怀与无私奉献,更能使我们在感受与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中激发出自觉传承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坚强信心与坚定决心。”戴跃说道。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看来,展览不仅展出了马老的多幅书法作品,彰显了他在书法领域的不断进步,还将马老漫长的求学之路与投身中国社会变革及建设的丰富实践紧密结合,“这远非一场普通的书法展,而是对这位百岁老人漫长学习与革命生涯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回顾,令人印象深刻!”
观展时,阿来特别被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所打动:“与万卷诗书为友,留一根脊骨做人”。他认为,这或许是马老生前的座右铭,同时,也是对当下人们的一种鼓舞、激励。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跨国庆假期,将持续至10月7日。